河南十四五新基建规划:探索“智慧公交+自动驾驶+智能管控”车路协同一体化交通模式
2月9日,河南省发改委发布了《河南省“十四五”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》。 十三五期间 全省5G网络规模加快提升,5G基站达到4.5万个,实现县城及以上城区全覆盖,网络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方阵;试点开展高速公路“无人值守”收费站和高速公路潮汐车道应用,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试点工程投入试运行,中原科技城开通全球首条开放道路5G无人驾驶公交线路;实现了数字城管系统市、县全覆盖,平台覆盖面积达到6401平方公里,纳入平台各类城市部件达到1458万个。 十四五期间 规划明确全省5G基站累计达到20万个,建成全国重要的信息通信枢纽和信息集散中心。产业、交通、社会、生态等领域基础设施感知网络基本建立,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,创新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持续增强。 “十四五”新型基础设施主要指标 摘取了其中关于智慧交通的内容,供参考: 智慧公路 建设综合交通运输运行协调和应急指挥中心,开展多领域联动的动态运行监测、综合指挥调度服务,全面提高监测、调度、管控、应急、服务等综合能力。推广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试点工程成果,因地制宜实施智慧高速公路,加快推进高速公路管理服务平台和交通建设工程智慧管控平台建设,推动公路规划、设计、建造、养护、运行管理等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。试点建设交旅融合、物流经营等主题式智慧化服务区,促进交通与文化、旅游、物流等产业融合发展。探索发展智能收费,应用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(ETC)门架、收费机器人等技术开展自由流收费。加强普通公路关键路段、关键节点、关键设施监测服务设施布局,提高公路数字化水平,提升普通公路“车路空天”一体化感知能力,实现公路路网整体运行态势的快速感知和协同管理。建设全省统一的智能网联汽车云控平台,开展郑州市东三环L3级智能网联快速公交示范工程、郑州航空港区智能网联汽车试验示范基地建设,探索“智慧公交+自动驾驶+智能管控”车路协同一体化交通模式。发展智慧出行服务,完成全省二级以上汽车客运站终端设备改造,推广道路客运电子客票应用,郑州都市圈实现客运智能化(MaaS)定制服务。 智慧物流 提升物流行业智慧化水平,建设5G智能物流园区、智能化仓储物流示范基地,打造一批国家智能化仓储物流示范基地。建立城市配送智慧管控体系,依托智慧城市中枢平台,构建车、路、物、网无缝连接的一体化服务系统。建设郑州5G+智慧物流示范工程,打造全国物流业转型升级示范标杆。 多式联运 持续实施国家级和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。支持多式联运企业建设多式联运信息服务平台,引导企业开放枢纽场站、运力调配、班线计划等数据资源。鼓励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信息平台,实现多种运输方式全过程的智能调度、高效运转、精准匹配,提供跨方式、跨区域的全程物流信息服务。开发应用国际陆路提单信息系统,探索实现提单融资新突破。提升中欧班列(郑州)信息化水平,着力打造数字班列。 智慧安防 加快公共安全视频终端建设,推进视频监控增点扩面、视频图像整合共享,构建数字化视频治安防控体系。实施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基础工程,统筹建设新一代公安信息网、公安云计算平台、公安大数据平台,提高态势感知、预测预警、精准打击、动态管控水平。 智慧监管 以覆盖全省的视频监控资源为支撑,建设集立体感知、智能分析、快速反应、精准施治等功能为一体的天眼综合监管系统,智能提取、精准推送、快速处置各类违法违规问题和突发事件。全面整合现有视频监控资源,通过优化、提升、新建,确保视频监控面积全覆盖,实现国土、应急、环保、林业、水利等领域高、中、低全方位立体监测。依托各类感知资源,开展安全生产预警监测体系建设。整合空天地一体化的感知网络,建设自然灾害全要素实时汇聚平台,构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。 智慧城管 依托省市一体化政务云等资源,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统一中枢平台,推进城市治理智能化创新应用。统筹开展全省城市信息模型(CIM)基础平台顶层设计,实现资源共建共享、基础数据互联互通。建立和完善集感知、分析、服务、指挥、监察于一体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,加强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、指挥监督和综合评价,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。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,构建城市“神经感知点”。 5G建设 统筹5G网络规划布局,加大5G基站选址、用电、资金等支持力度,扩大5G网络城乡覆盖。加快节能5G基站推广应用,推动老旧高能耗设备退网和升级改造,5G基站能效提升20%以上。强化室内场景、地下空间、重点交通枢纽及干线沿线5G网络覆盖,推动由规模建设、广泛覆盖向按需建设、深度覆盖发展。加快推进中国移动网络云郑州大区中心、中国联通5G核心网大区中心建设,持续增强面向中部省份的5G网络服务能力,进一步巩固提升5G网络枢纽地位。加强面向行业的5G网络供给能力,围绕工业、交通、能源、医疗、教育等领域,推广普及5G虚拟专网应用,提升典型场景5G网络服务质量,争创5G融合应用引领区。深入实施“5G+”示范工程,在智能制造、现代农业、现代服务业、智慧城市等领域打造一批标杆应用场景。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参与5G应用的示范和推广。 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统筹布局人工智能通用基础能力平台、开源技术支撑平台和行业应用能力平台,发挥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基础支撑作用。支持人工智能重点企业与河南大学、中电科27所等高校、科研院所合作,建设一批人工智能新型研发机构,搭建基础资源与专业化应用开放平台,突破数据挖掘、深度学习、机器感知、类脑研究等关键共性技术。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、物流、医疗、教育、安防等领域应用,打造一批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。加快推进“中原智谷”建设,搭建中原昇腾人工智能生态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,集聚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和领军人才团队,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。 边缘计算中心 加快发展边缘计算基础设施,在城市城区范围预留边缘计算中心发展空间,实现本地“连接+计算”,全面支撑高密度、大带宽和低时延业务场景。推动市政、交通、电力、公安等设施资源共享,探索利用变电站开展边缘数据中心建设。鼓励城区内的数据中心作为算力“边缘”端,满足VR/AR、超高清视频、车联网、智能制造、智慧安防等实时性要求高的业务需求。推进云边协同发展,加强大型数据中心与边缘计算中心的资源协同、应用协同、数据协同,实现边缘计算中心的负荷分担和智能调度。 【转载自智慧交通】 来源:河南省发改委
查看详情